淬炼过硬干部队伍 提振干事创业热情
——第九届省旅发大会为邢台带来了什么(四)
本报记者 刘瑞凤
日前,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抗大1940街区内,游客穿梭于特色商铺间,品尝地道美食,选购地方特产。“从开工到开街,我们仅用了3个月。”街区负责人郭蓉说,这样的建设速度靠的就是干部群众“啃硬骨头”的劲头。
作为第九届省旅发大会主会场,邢台以独特的文化魅力、秀美的山水风光、扎实的承办能力,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成果丰硕的旅游盛会。这场盛会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得益于全市人民的鼎力支持,为邢台文旅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使全市干部队伍得到了锤炼,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显著提升,坚定了推动跨越赶超发展的信心决心。
承接主会场任务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周密部署。市文广旅局整体提升太行山区民宿群,确定首批“邢襄太行人家”精品民宿;市体育局谋划“一环四射”精品骑行线路,将骑行元素融入大会接待;市卫健委整合222种本地康养产品,在酒店、民宿植入康养元素;市商务局研发了“扁鹊养生宴”12套系列菜单及36道菜品,展现了邢襄味道的独特魅力;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增设交通标志、优化信号配时,保障道路安全顺畅;市城管局园林中心对部分城市道路进行绿化整理、补植,让城市以“整洁有序”的面貌迎接宾客。
信都区交通局开通抗大西线公路,将辖区核心景区“串珠成链”;抗大陈列馆牵头对前南峪、浆水、寨上等9个村的抗大旧址进行修缮布展,让红色记忆“活”起来;路罗镇盘活闲置石屋,升级改造为精品民宿,留住太行风情。襄都区在大会前夕临时纳入观摩范围,迅速行动将古城风貌与百泉生态魅力全方位展现。沙河市、内丘县、临城县也紧扣太行山文旅康养产业带主题,提升了一批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核心景区……全市干部队伍的干事热情被持续点燃、不断传递。
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有力支持,为我市办好省旅发大会、推动文旅升级增添了底气。为传承赓续抗大精神,推动太行山老区文旅产业发展,在国铁集团、北京铁路局以及和邢铁路公司大力支持下,我市开通了河北省首条红色旅游专列——“抗大号”铁路客运列车。这趟专列有效串联起邢台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了区域旅游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成为红色文化宣传的“移动窗口”,为旅发大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企业和个人的积极响应和主动参与,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积蓄了社会动能,让文旅场景更具吸引力。
抗大1940街区内,德玉泉乳业、德金玻璃、古顺酿酒等20家企业纷纷入驻,从醇香四溢的特产食品到独具特色的产业展示,让深植于城市的产业实力借助文旅窗口被看见、被触摸、被认可。家乐园集团高效建立街区管理体系,策划系列引流活动,构建起集红色体验与多元消费于一体的全新场景。
“邢台大峡谷有着独特的奇峡、险峰资源,特别适合打造飞拉达项目。”项目负责人马懿珈介绍,她特意从北京引进飞拉达,多次邀请专业团队实地勘测,结合峡谷自然风貌设计了3条差异化体验线路,以更好地满足亲子家庭的休闲需求,让户外爱好者感受岩壁攀爬的刺激。有着同样参与热情的还有“浆水谣”主题音乐酒吧主理人张萌。作为土生土长的邢台人,他将酒吧开到抗大1940街区,把本地民歌、太行故事融入演出,让游客在休闲时光里感受邢台文化底蕴。
来自社会各界细致入微的保障服务,让盛会更显温情:邢台学院组织30名师生提前1个月排练邢白瓷乐器演奏;349名素质高、风貌好、技能强的志愿者服务于大会全程,高效解决各类问题220余件;13家医疗机构共派出医务人员累计70余人次、救护车15台次,满足大会医疗保障需求;市供电公司治理各类隐患1300余处,实现大会期间“电网零闪动、设备零故障、供电零差错”……
“邢襄大地披新装,旅发盛会聚一堂,跨越赶超志昂扬,邢台发展更兴旺……”近日,演艺工作者曲中凯把邢台文旅的新变化、新风貌写成快板书,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表达出来。他说:“看着身边人都在为城市发展出力,我也想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宣传、为邢台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