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批标志性康养项目串点成线
本报讯 9月8日,位于信都区的三山溪谷客房内,床头上定制的中药香囊散发出清雅药香,茶桌上中药茶包、桑葚茶包与金银花水整齐摆放。“目前113套客房全部植入康养元素,客栈大厅还专门设有中医诊室,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健康讲座与义诊服务。”三山溪谷负责人胡争芳说。
近年来,我市把文旅康养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跨越赶超发展的重要引擎,抢抓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黄金机遇,统筹信都区、沙河市、内丘县、临城县四县(市、区)资源,推动一批标志性康养项目从“单点突破”迈向“串点成线”,加速推进太行山沿线文旅康养产业带建设。
在品牌体系构建上,我市以“扁鹊康养”为主品牌,引领县(市、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副品牌矩阵。内丘县塑造“扁鹊康养地、国际助眠乡”形象,信都区打造“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品牌,形成了主副品牌协同发展格局,让邢台康养名片辨识度更高、影响力更广。
在打造文旅康养产业带过程中,康养食品产业作为重要一环,正依托各地特色资源加速布局、多点突破,形成良好发展态势。作为道地药材“邢枣仁”的主产地,内丘县推动酸枣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从育苗种植到消费终端的价值跃升。“全县已培育酸枣初加工企业1000余家、深加工企业60余家,推出了酸枣芽茶、酸枣仁粉等130余种康养产品,让土特产成为康养食品产业的‘金招牌’。”内丘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永霞介绍。
我市康养食品企业不断发力。今麦郎、金沙河、今旭、润浪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开发新一代功能保健食品和低糖、低脂、低油休闲健康食品。国氏扁鹊中医药集团等企业创新研发酸枣仁、金银花等中药功能性食品,丰富康养食品品类,为全市康养食品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康养产业项目建设为太行山文旅康养产业带的加速形成注入强劲动能。目前,信都区已投用康养产业项目39个,在建项目20个,康养业态向酒店、民宿领域延伸。同时,该区谋划制定中医康养路线,细化游览景区、住宿、膳食、讲解等内容,为前来康养度假的游客提供详细的疗养放松方案。沙河市依托王硇等38个古村落资源和山、水、林、田等自然生态,探索出康养与古村落、民宿、自然、度假融合的“沙河路径”。他们还谋划推进大坪民宿、汤山八里峡温泉、栾卸中医药加工等康养旅游项目,提供多样化的康养旅游产品供给。
与此同时,内丘县建设内丘扁鹊文化康养度假区项目,着力打造集休闲旅游、运动健身、养生理疗等于一体的康养基地和覆盖全县的助眠酒店民宿群,力争未来3年,年接待游客能力提升至360万人次以上。临城县谋划“亲水·慢生活”“亲子·绿森林”“亲近·多健康”康养模式,盘活栖心湾、丹石小镇等闲置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微改造,打造满足游客旅居、运动、疗愈和研学需要的康养项目,建设文化小镇、康养小镇。
太行山文旅康养产业带正以串点成线的发展态势,持续释放“康养+”的融合价值。
(记者刘瑞凤通讯员王世峰、孔飞、王泽铭、库鑫、王如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