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县依托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等优势,以今麦郎公司为龙头,坚持创新驱动,完善产业链条
“一碗面”撬动百亿级方便食品产业集群
图为河北今旭面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丁邵一通讯员贾静
年产面粉200万吨、方便面150亿份、瓶盖350亿个;隆尧方便食品产业集群今年成功申报“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5年1至6月,实现营收102.8亿元,同比增长7.4%……
近年来,隆尧县依托农业优势,以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坚持创新驱动,完善产业链条,发展成为全国食品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县、全国食品工业创新发展基地、全省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上的重要节点。
技术迭代催生产品矩阵 创新基因融入产业血脉
投料、气力输送、粉碎分离……8月15日,在隆尧县糊粉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糊粉层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
“小麦糊粉层的质量只有麦粒的7%至9%,营养价值却能占到麦粒的70%。以往受技术所限,糊粉层大都被混在麸皮里扔掉,或是被做成饲料。”企业总经理王子龙介绍,“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用纯物理法分离小麦糊粉层,在锁住糊粉层营养的同时,有效去除了麸皮中的农药残留及有害物质。”企业还加大研发投入,把得到的小麦糊粉层做成新全麦高纤维吐司面包等系列健康副食产品。
在与之相隔不远的河北今旭面业有限公司,满载新产品的货车不断驶出,开往北京、天津等城市。“公司现在不缺订单,是因为我们矢志创新。”企业总经理王凤娟说,他们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以荞麦面为主的半干面。企业花费十余年光景,组织人员自主研发、汰换升级设备设施,现拥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制定《生湿全麦面制品》《生湿面制品》等企业标准,参与制定中国粮油学会《生湿面制品》团体标准,产品从冷面、意面、热干面,到礼盒面、餐饮用面、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低GI面,摆上国内多个重大赛事的餐桌,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截至目前,全县食品加工及配套企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享有专利600多项。
“农户+合作社+企业”闭环联动 全产业链激活产业动能
“一粒麦子走完近300天的完整旅程,才得以蜕变为一碗好面的根基……”在第35个全国土地日,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华社客户端联合推出短片《根·麦》,向每一位种粮人致敬。
在隆尧,1036家粮食种植合作社的4万户农户,源源不断地向当地食品加工企业供应优质小麦等原材料,现已发展订单农业面积30多万亩。
在产业链下游,东方食品城一家包装制品企业车间内,方便面纸碗正在从流水线穿梭。该企业副总经理贾凯说:“就近配套降低了我们的运输成本,也大幅缩短了食品企业的包装库存周转时间。在完善的食品工业体系和龙头企业带动下,我们已经是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纸容器制造基地。”
今天的隆尧,龙大包装公司为集群内食品企业提供纸杯、纸筒等标准化产品的集中采销服务,降低采购成本,缩短交付周期;辐兴辐照公司打造灭菌服务平台,开展共享车间、工厂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开放辐照设备,为这些企业在食品杀菌、保质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降本增效;隆尧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整合高端设备,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积极推行检验检测设备共享,助力企业研发与品控能力提升……
这种全链条的协同效应,正在推动产业飞速发展。在隆尧县东方食品城,龙大包装、红帽子制盖等100余家食品加工产业配套企业已在园区有序布局,形成上下游完善的大健康食品产业链条,推动企业共享发展、协同共进。
全流程品控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标准体系支撑品牌升级
在河北华统食品有限公司的原料仓库,每一批原材料面粉入库,品保部经理王平芬都要按照抽样原则对面粉进行检验。“我们要看是否有篷布遮盖,原料车是否干净,外包装是否干净。每批原料都要经过供应商自检、我们厂内检验,全部检验合格才能入库。”她说,“用好原料才能生产出好产品。‘把良心做进食品,把匠心做进工艺’,这是我们对原料品质的承诺。”
这种精益求精的品控理念推动着产业标准不断升级。截至目前,隆尧县有10家食品生产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24项。
“有着实打实的好品质作基础,我们梳理消费品名录,组织今旭面业、诚厚食品参加上海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郑州火锅展等国内外知名展会,推动面香食品、华统食品等企业使用‘隆品佳尧’品牌,助力提升隆尧方便食品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县发改局优化办主任薛锋说。
从田间地头的标准化种植,到生产车间的智能化管控,再到检测中心的严格把关,隆尧方便食品产业集群正随着创新驱动的持续发力、协同机制的不断完善、标准体系的深度构建,向建成“全省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建设核心区、示范区”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