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设置544个临时公益岗助大学生就业
本报讯(记者席晶 通讯员宋蕾放)日前,从市人社局获悉,我市面向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设置544个临时公益性岗位,相关安置上岗工作预计于11月底前完成。
据悉,临时公益性岗位主要覆盖城乡社区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服务期最长不超过2年。招聘工作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优先招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有意向的高校毕业生可通过“河北人社”APP就业创业模块进行报名。
为保障岗位人员权益,市人社部门将指导用人单位与招聘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同时,招聘人员将参照就业困难人员管理,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此外,我市还将完善临时公益性岗位人员期满退出帮扶机制。通过引导参加基层项目、报考机关事业单位、继续深造、推荐到企业就业等多种途径,帮助期满人员有序退岗。对距服务期满不足半年人员,及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助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可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