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邢州》——乡愁篇⑩
驾游村:白云生处有人家
扫码看视频
记者 常晓文/图
在临城的群山褶皱里,驾游村像一颗被时光打磨的明珠,既沉淀着烽火岁月的红色记忆,又珍藏着明清建筑的古韵遗风,更坐拥山水相依的自然灵秀。这座13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2007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它用千年光阴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如今正以文旅融合的新姿态,向世人展露独特的魅力。
红色印记
烽火岁月里的英雄史诗
走进驾游村,首先触碰到的是那段热血沸腾的革命记忆。驾游村地处太行山东麓,抗战时期是冀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节点。作为冀西创立根据地最早的村之一,秦基伟、杨秀峰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冀西报社、冀西指挥部、冀西专署、冀西党校、冀西民训处等也曾驻扎战斗在这里。
战争的硝烟散去后,村中一座座石砌小院成为我们追忆那段岁月的线索。在临城县文旅局副局长骆树向和村党支部书记马书红的带领下,我们在村中穿梭,努力重现当时情景。
这一处为冀西报社旧址。往前走一段,就是冀西政府惩审处,对门便是冀西政府监狱。离冀西指挥部不远,冀西政府党校在一个路口相望,再走一会儿,又看见了太行山一分区司令部。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冀西专署领导人不定期居住在驾游村,就是在这些平平常常的小院里组织领导地方政府支援前线部队。一道道命令、一张张报纸、一个个战士从这里走向了冀西广袤的土地。
2018年10月,驾游村被省政府、省军区评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按照村发展规划,一处处现存完好的红色旧址将被打造为驾游村的红色旅游项目,带动村庄旅游业发展。
如今,村里的红色故事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每年清明,临城县中小学都会组织学生来此缅怀先烈;“七一”前后,各地党员干部也会到冀西抗日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马书红说:“红色故事不能只存在书本里,要让娃娃们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古韵留存
时光雕刻里的石桥民居
穿过红色记忆的长廊,驾游村的古老建筑群落如一幅明清画卷徐徐展开,村内现有49处明清时期的石头房子,依山就势,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区建筑风格。每一处都藏着时光雕刻的细节。
由县政府公布的49处古院落保存完好,如米家四合院、魏家四合院、赵家四合院等。房屋以平檐式建筑为多,门楼上有精美的砖雕和木雕,窗户上装饰有花窗棂。院落属于正偏结构,有主院和偏院。主院、偏院都是平房,是驾游村民宅建筑的最大特色。建筑前低后高,符合中国传统风水上说的“前低后高,子孙英豪”的说法,也考虑到了采光、排水等功能。主院包括正房、厢房和厨房,院外是磨坊、厕所和牲口栅栏。墙体用石板叠砌而成,不用灰泥,外用石灰抹缝,保暖隔热。细沙的房顶,石头的墙;劈些木片当苇箔,合抱的木头做房梁。其实,在苇箔和房顶之间还填入了一层细土,更增加了房子的隔热保暖功能,冬暖夏凉,舒适宜居。
“这桥可是有讲究的。”马书红带着我们来到村口的古石桥,桥面青石板被岁月磨得温润如玉,桥身石雕的花纹虽已模糊,却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工细作。据说,此桥建于唐代武德年间,既解决了汛期排水问题,又暗含祈福寓意。站在桥上望去,两岸民居依山而建,灰瓦石墙与绿树相映,桥下溪水潺潺,恍若穿越回几百年前的市井图景。
山水灵秀
从历史名村到文旅新地
在太行深山区,驾游村算得上大村。漫步在红色石板路上,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看到的是石头房子、远山和茂密的森林,遇见的是纯朴村民,听到的是蝉鸣、鸡叫、犬吠和潺潺水声……平日里淤积心中的尘埃此刻一扫而去,身心融进苍翠欲滴的山林里,融进溪流如银的柔波里,融进高低错落小巷深深的石头房子里。生态美景让我们惊叹流连,古石头房子、古树、古寺承载着我们的记忆与乡愁。
据该村白云寺碑记载,该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名曰“挟扭”。村西山上有个古猿人洞,洞内发现了石斧,石刀,有尖的、有长的,还有三角形的,都很光滑。经考古学家研究认定是远古人类制造使用的石器。在另一个大山洞里,发现商代、战国、汉、唐、宋、明、清时期的铜斧、青铜器、瓷器上百件,还有一枚汉代刑部司马印章。
村西的石梯子沟,是当年“黄巾军”张角起义的古山寨,至今有起义军张家三兄弟的城墙、大王庙等遗址,大王庙里的香炉、铜箭等器物,为村民所收藏。此外,村内还有建于战国时期的城墙等。
白云寺西侧有大片千年栗树林等名木古树近300棵。驾游村还有元宝庵、老道庵、大王庙、莲花池、南寨、迎驾梁、望驾台等历史文化遗迹。这份独特的禀赋,让驾游村在2007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以前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现在终于把资源盘活了。”马书红笑着说。近年来,驾游村依托“红色+古建+山水”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驾游村作为“太行根据地的根据地”“红色冀西”,让游客通过红色体验线路,亲身体验战火纷飞的年代;盘活闲民居,复活老村庄,形成幽雅的山中村落;实现驾游文化的传承与展示,将生产生活工具作为院落的装点,例如石杆、石臼、石碾、石磨等生产工具放在院内。墙上悬挂草编、树编等乡土手工制品,展示浓厚的乡土特色。
谈及未来,马书红说,驾游村的资源主体是古树森林,而森林资源具有明显的易损性,因此在开发时要注意保护,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前提开展各项活动。景区内尽量不使用有现代化特征的设施。景区内现有多处古山庄遗址,另有木炭窑旧址,抗战时期游击战是在森林中周旋,靠森林做掩护,因此开发时也要尽可能保持原貌,为游人提供还原的真实状态,既不会耗用大量成本,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态资源。
离开驾游村时,夕阳为古桥镀上金边,孩子们在溪边嬉戏,老人坐在门前摇着蒲扇。这座千年古村,既守护着历史的根脉,又生长着未来的希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