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旅游消费场景,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
多元业态助力“打卡游”向“深度游”转变
本报讯(记者孙瑞超)日前,在沙河市西沟村太行山·居民宿的露台上,几名游客或拿出手机或操控无人机,用镜头捕捉晨曦之美。随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相约到景区赏景、到采摘园采摘……
近年来,我市引导太行山区民宿群融入人文景观、历史建筑、民俗工艺、运动康养、爱情婚恋、特色美食等元素,创新旅游消费场景,打造具有辨识度和故事性的旅游民宿产品。一家家风格多样、小而美、隐而静的民宿,推动游客从“打卡游”向“深度游”转变,解锁了留客密码。
位于信都区的三山溪谷民宿依山傍水、推窗见景。在这里,游客张子涵一家沉浸在体验农耕文化的乐趣中。
在民俗文化园道路两侧,石碾、石磨、石臼等承载着乡土记忆的农具,将农耕生活的肌理铺开。在家长陪同下,孩子们或推着排车,或体验纺织,或采摘瓜果、喂鸡养鸭,感受农事的趣味与辛劳。“这里惬意悠然,趣味十足。”张子涵说,我们原本计划住两晚,又临时决定多住一晚,玩个尽兴。
内丘县龙门客栈尽可能还原电影《新龙门客栈》中的场景,吸引武侠迷前来“打卡”。在古旧的木质阁楼里喝茶、听曲儿,颇有置身“江湖”的感觉。
“东方不败”“金镶玉”……在客栈内,每一栋民宿都被赋予了一个武侠人物的名字,室内布置也非常武侠风。“这是一个充满江湖风情的文旅体验地,帮我圆了一场武侠梦。”游客张明强身着古装,在这里体验了一次快意潇洒的“侠客行”。
民宿要吸引游客留下来,离不开业态融合的“化学反应”。“荷畔·别院”康养民宿依托语荷餐厅、种植采摘、语荷美术馆、语荷运动拓展等业态,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半山云舍民宿正着手打造陶艺工坊、民俗婚庆主题院落、传统服饰妆造馆等,构建“可逛、可玩、可购、可学”的特色场景。
作为扁鹊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内丘县以“助眠经济”为抓手,发展多元化康养业态,建有涧石居宿集、扁鹊助眠客栈等一批集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特色康养民宿。
一夜好眠后,游客刘子萌在内丘县杏峪村涧石居宿集的床上伸了个懒腰,赖了一会儿床才起来。她所在的房间,不仅有助眠眼罩、助眠熏香等,更有“黑科技”助眠产品AI空气悬浮床垫、安睡音波护颈热敷枕等。精心营造良好助眠环境,是内丘县打造“扁鹊康养”品牌的一个缩影。位于神头村的扁鹊助眠客栈还将康养体验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它与紧邻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扁鹊庙、道地药材邢枣仁农业种植园、沙语石游乐项目、扁鹊山康养项目等形成互补融合,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集康养、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元魅力。
“我们将以承办第九届省旅发大会为契机,打造邢襄太行人家品牌。”市文广旅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崔芳君说,他们鼓励支持太行山区民宿群发展多元业态,用壮丽的云海日出、难忘的古村夜游、地道的乡土美食,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