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抗大陈列馆 重温烽火岁月

2025-08-30 07:34:24 星期六  来源:邢台日报

本报记者孙瑞超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坐落在信都区前南峪村。日前,记者沿着抗大陈列馆前的108级台阶拾级而上,走进宽阔的展览大厅。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实物,让人仿佛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

1940年11月至1943年春,抗大总校移驻邢台浆水镇。广大干部、学员肩负着抗日救国、民族解放的使命,在这里学习、劳动、战斗,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乐章。“抗大陈列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这里每年接待研学人员和游客近百万人次,成为游客重温抗大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抗大陈列馆馆长杨树说。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步入馆内,耳畔响起铿锵嘹亮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倍感振奋。再往里走,只见展柜内,破旧的煤油灯、绑着布条的草鞋、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笔记本等百余件抗大学员使用过的物品依次摆放,让人深受触动。

今年以来,抗大陈列馆创新打造智慧场景,让游客置身于历史现场,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在VR展厅,游客只需坐上座位、戴上VR头显,便能沉浸式体验抗大总校从延安启程,千里转战、突破日军层层封锁,历经艰险抵达浆水办学的壮举。手指滑动,场景立刻切换,抗大师生与当地村民缺衣少食却彼此扶持、同心协力,最终返回陕北继续办学。

“抗大学员坚强与乐观的精神让人动容。”游客张方明说,在那个山林是教室、膝盖是课桌、战场是课本的年代,抗大总校能培养20余万名优秀干部,令他感到震撼与崇敬。

杨树介绍,当年5000余名抗大师生分散在附近40多个村庄里,“家家住学员,户户是房东”,抗大师生与浆水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展厅中一个泛黄的小木箱引人注目,这是抗大学员董杰天的医药箱。当时,村民看她总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帆布包走村串巷,为群众送药治病,就特地用白杨木为她做了这个轻便实用的小木箱。

“抗大总校在浆水办学2年零3个月,为这里留下了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大旧址群。”杨树介绍,如今,这些红色资源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抗大红色文化正在激励越来越多的时代新人。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