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湿沙干燥设备的升级之路

2025-08-19 07:42:43 星期二  来源:邢台日报

本报记者 尚子琪 通讯员 张婉哲

近日,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系实验室里,调试中的湿沙干燥设备样机屏幕上,热效率数据从43%稳步攀升至51%。“这个数值意味着每吨湿沙干燥成本能再降0.5元!”建筑工程系办公室主任杨碧成介绍。

“干拌混合砂浆对干沙含水率要求必须低于0.5%,但传统卧式干燥设备依赖卧式转筒和抄板结构,湿沙团聚、热交换不充分,热效率仅为30%至40%,每吨成本高达18.6元。”杨碧成老师回忆,团队早在2023年就敏锐捕捉到行业痛点,最初只是想改进现有设备,却在调研中发现行业存在结构性技术瓶颈。

研发之路从打破思维定式开始。受徐德龙院士“气固两相瞬间换热理论”启发,杨碧成老师带领本校建筑工程、智能建造工程专业的学生,大胆剪裁掉转筒与抄板,独创VAS(垂直空中悬浮)技术——用偏振振动电机让湿沙子像下雨似的往下落,同时让热空气往上跑,一上一下逆向接触,使热效率提升至50%以上。

“光是振动参数调试就用了3个月。”团队成员们展示着厚厚的试验记录,“不同含水率的沙子需要匹配不同频率,我们采集了12种沙样的300多组数据,才找到最优振动曲线。”

此外,为了既让沙子散得匀,又少费电,他们用了TRIZ理论里的分离原理:干燥仓装了多层筛网,从空间上把散沙和节能分开;前期用高频振动打散沙子,后期换低频运行省能耗,从时间上也做了分离。

历经一年半攻关,这套融合了智能温控与专利筛网技术的设备终于达到设计目标:每小时能处理25吨沙,比传统设备多39%;每吨成本降到11.8元,中型企业一年下来能省20多万元。

“该设备不仅适用于建筑行业,改造后还可用于农业粮食干燥、固废处理等领域。”杨碧成老师说,目前,他们已与3家企业签订试点协议,接下来将联合企业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推动设备早日规模化应用,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