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深度广度
“志愿红”架起服务“连心桥”
本报讯(记者席晶)日前,信都区富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传出琅琅读书声,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阅读经典名著。暑假期间,市委社会工作部依托全市220余个社区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开设公益托管课程,破解家长“看护难”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谋划实施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全市志愿者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深度广度,以暖心行动助力温暖之城建设、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服务百姓民生,推动广大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我们制定了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7个方面21条具体措施,以温暖在‘邢’动品牌为核心,让志愿服务精准惠及更多群众。”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宋磊修说。
在志愿服务的多元实践中,青春力量成为活跃的生力军。团市委组织3000余名“燕归巢”返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鼓励他们在产业研学、公益托管、文旅推介、乡村振兴等领域贡献力量,以学识与热情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老年互助服务同样充满温情。近日,市义工协会“孝老同邢”志愿服务队走进信都区将军墓镇李王庄村,为老人们送去米面油和衣物。这支由具备专业特长的低龄老年人组成的服务队,创新实行“老帮老”志愿服务模式,把“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养”深度融合,让老年群体在互助中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在基层治理领域,专业志愿服务效能日益凸显。我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物业收集需求、专业社工设计项目、志愿者踊跃参与”的“四方联动”服务体系,使志愿服务更加精准、高效。“专业社工的加入,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懂居民心思、更解群众难题,居民满意度也越来越高。”襄都区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明亮说。
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点滴善举汇聚成爱的海洋。市春雨爱心公益团为困难家庭学生送去助学金,并为他们提供视力检测、免费配镜服务;广宗县3000余名志愿者踊跃参与无偿献血;平乡县“爱心爸妈”志愿服务队为困难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精准帮扶……这些暖心举动,为构建和谐、温暖、美好的太行泉城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我们将持续拓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力求覆盖更多群体、更多领域,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向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发展,让‘志愿红’成为这座城市鲜明的文明底色。”宋磊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