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荷泉旁惜细流

2025-08-07 20:20:08 星期四  来源:邢州报

当青铜的厚重化作田田荷叶的轻盈,当地底的清泉漫过24片花瓣的纹路,时光在此处折叠成一首立体的诗。铜荷垂露,清泉淙淙,这不是简单的景物叠加,而是文明与自然的琴瑟和鸣——青铜淬炼着人类的智慧,泉水滋养着大地的灵魂,而荷花,则在其间摇曳成跨越千年的精神图腾。

雨打枯荷的声响,是李商隐笔尖淌出的泪痕。这位“沧海月明珠有泪”的诗人,将一生的怅惘寄于荷的荣枯:“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24片花瓣的开合间,他看见爱情的聚散如朝露,仕途的浮沉似萍踪。可即便“深知身在情长在”,他仍愿做那株风雨中的枯荷,以残缺之姿承载生命的重量。这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恰似铜荷历经岁月打磨后的温润,伤痕里藏着不肯妥协的光。

苏轼的脚步声从黄州的泥路上传来时,正值荷香浸满衣襟。“乌台诗案”的风雨让这位天纵奇才跌落尘埃,却也让他在破庙的漏雨中听懂了荷的低语。当他在荒郊野外,拄着杖藜行走时,在无人光顾,长满荒草的古桥旁看见了荷塘,并嗅到了荷花的香。忽然明白繁华落尽不过是天地间的一场戏,而心中的清莲永远亭亭净植。于是他在《定风波》里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让这声穿越千年的吟啸,成为枯荷听雨最苍凉也最坚韧的注脚。

站在听荷泉边,指尖触到泉水的温度,便触到了一座城市的脉搏。当南水北调的清波漫过邢台的土地,当生态补水的甘霖渗入岩层,狗头泉喷出银练,黑龙潭吐出玉珠,柳溪泉的涟漪里映着蓝天白云。

铜荷与清泉的相遇,青铜的刚健融入水的柔性,24片花瓣对应二十四节气的轮回,泉水的叮咚应和着荷风的节拍。当阳光穿过铜荷的间隙,在水面织就金色的网,你会看见李商隐的泪痕、苏轼的杖藜、周敦颐的笔端,都在这波光里化作细碎的星芒——那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未来的期许。

暮色四合时,泉声漫过铜荷的耳畔。这声音里,有李商隐的叹息,有苏轼的朗笑,更有现代城市的心跳。每一滴泉水都藏着千年的记忆,每一片荷叶都在等待风的消息。风起时,铜荷不动安如山,泉水叮咚作响。听荷泉边的这片铜荷与清泉,正是天地间最生动的课堂,教我们在繁华与凋零的轮回里,守住内心的清寂与温柔。

此刻,泉声潺潺,荷影淡淡。愿这一汪清泉永远清澈,愿这株铜荷永远盛开——在时光的长河里,在人类的掌心里,见证每一个“清泉荷上流”的永恒。

王爽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