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联合发布老年人消费提示
提高安全意识 防范消费陷阱
本报讯(记者孙瑞超)日前,市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识别保健品消费骗局,守护自身合法权益。
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远离诈骗陷阱。警惕“免费”陷阱,拒绝“饥饿营销”,避免被免费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免费礼品等诱导;防范“温情”营销,不参与来源不明的“健康旅游”等活动,对上门推销、电话关怀、赠送礼品等“情感攻势”保持警惕;警惕“包治百病”“根治慢病”等虚假宣传,特别是注意保健食品仅适用于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任何宣称“根治糖尿病、高血压”“抗癌防癌”等功效的产品均涉嫌违法。
要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场、超市、连锁店或网店选购产品,避免通过街边小摊、无证无照小店、陌生人推荐等渠道购买;认清“保健品”本质,切勿把食品当药品、把用品当医疗器械,更不要过度依赖“保健品”,身体不适、治疗疾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避免贻误病情;进行大额消费前,应与子女或亲朋好友沟通,提高辨别意识。
此外,购买产品后要索要销售票据,保留产品包装、说明书、付款记录、宣传资料等,特别注意留存销售人员承诺的录音、视频证据。发现权益受到侵犯时,及时拨打12345或12315投诉举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