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唱响”致富曲

2025-07-10 07:25:12 星期四  来源:邢台日报

鹦鹉“唱响”致富曲

本报记者 刘瑞凤 通讯员 赵菠

“叽叽喳喳……”7月8日,记者走进市高新区祝村镇南张家屯村,刚踏入鹦鹉养殖基地,就听到一阵清脆悦耳的鸟叫声。干净整洁的鸟舍内,每个窗口都扑棱着黄的、绿的、花的小身影,欢快跳跃,萌态可掬,场面十分热闹。

“轻点声儿,别惊着下蛋的母鸟。”养殖户赵旭川是村里鹦鹉养殖的带头人,正踮脚查看悬挂在高处的虎皮鹦鹉。他指着草窝里的三颗鸟蛋,咧着嘴笑:“这是昨儿刚添的‘金疙瘩’。想当年,我头一回养鹦鹉没经验,冬天鸟棚冷得像冰窖,好几百对鹦鹉缩成毛球,硬是没撑过3天。”如今,基地的鸟舍可以智能温控,一年四季保持20摄氏度,鹦鹉在里头住得比人还舒坦。

记者沿着过道走,听到“哗啦啦”的下料声。自动化喂食机正把小米、瓜子混合鸡蛋做成的“营养餐”顺着管道送进每个食盒。村民韩桂棉蹲在鸟笼前,边清理粪便边念叨:“现在养鸟可精细了,湿度高了羽毛打结,温度低了爱打喷嚏,咱得盯着电子屏幕上的数据,比看天气预报还上心。”

如今,基地内共饲养2000多对鹦鹉,每年能带来十余万元的收入。在基地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鹦鹉养殖队伍。“鹦鹉繁殖周期短、繁殖率高,通过科学喂养,一对能卖50元,每对成鸟一年繁殖五六窝,每窝孵化4至6只幼鸟,一年下来不少挣呢。”韩桂棉说,去年,自己也开始跟着基地养殖鹦鹉。

每天清晨,送货车便将选中的鹦鹉送到收购中心,发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从前荒着的厂房、空着的院子,现在成了孵化鹦鹉的“金窝”。这些爱“唠嗑”的小家伙,正扑棱着翅膀,“唱响”动听的乡村致富曲。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