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市共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4家,发展质效持续向好
央地合作激活经济发展“强引擎”
本报讯(记者刘瑞凤 通讯员刘晓阳)“沙河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为我们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我们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迁移所需资料准备、工商登记变更及平台信息录入转接等环节。”林海国际技术交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俊峰说。前不久,林海国际公司由北京迁移至沙河市,完成疏解落地。从双方初次对接到完成疏解仅用时83天,彰显了央企引进的“邢台速度”。
我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紧紧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机遇,积极与各大央企展开深度对接。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准服务为落地央企培育“发展土壤”,实现央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共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4家,发展质效持续向好。
为进一步提升央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今年,市国资委派专人先后赴唐山市等3个先进地区进行学习,借鉴他们在央企招引、质效提升、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此外,我市与各央企总部的战略发展、投资规划等核心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围绕产业协同、资源互补等核心目标,进一步细化项目对接、政策支持等全流程工作,及时掌握央企战略布局与投资意向,精准传递我市产业优势与发展机遇,让邢台成为央企投资兴业的优选之地。今年一季度,我市新增落户央企三级子公司3家,央企引进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央企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离不开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位于临城县的中电建聚源临城新能源有限公司临城100MW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升压站综合楼、危废间、综合配电楼基础施工已经完成,预计5月底前完成首次并网发电,9月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9085万元。
据该项目经理杨鹤介绍,去年,受林业用地政策调整影响,项目初期选定的用地无法继续使用。面对这一困境,临城县央企办迅速启动协调机制,联合国土部门开展全域用地资源摸排,会同属地乡镇逐地块踏勘评估,通过建立“政策研判+实地调研+多方会商”联动机制,历经多轮选址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项目地址,成功保障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我们将做好央企引进的‘后半篇文章’,紧抓落地央企服务帮办,加速推动企业实质化运营,让落户央企加快产生质效,实现‘落地一个企业、形成一个链条、壮大一个产业’目标,激活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市国资委四级调研员马志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