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绿意盎然 文脉传承赓续焕新 产城融合纵深发展
高铁商务区:解锁城市“生长密码”
本报讯(记者刘瑞凤 通讯员张新强、尹瑞凯、李鑫)“走出高铁站,乘车用不了5分钟就能到襄湖森林公园,真是体验到了‘刚下站台,便入林海’的惊喜。”来自石家庄的游客张婕笑着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高铁商务区内的众多景点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依托高铁站的交通枢纽优势,“快旅慢游”的文旅体验正在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
近年来,我市倾力打造高铁商务区,逐步提升城市品质、增添泉城文化特质。在“公园+高铁”模式的串联下,城市与自然的边界被悄然打破,让出行与休闲无缝衔接。一处处城市绿肺、水系成为高铁商务区独特的“生长密码”,交织着自然景观的雕琢、文化底蕴的挖掘以及城市功能的完善,把泉城特质融入城市肌理,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5月1日,占地约3000亩的襄湖森林公园开园迎客。园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小径蜿蜒其中,将各个景观节点巧妙串联。“五一”期间,公园累计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我们将利用3年时间,在这里建设集现代农业生产、休闲观光旅游、民俗文化体验、生态康养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并以荷花、牡丹花为科研课题,实现一产二产三产、生产生活生态、健康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项目负责人王虎说。
向南望去,牛尾河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牛尾河见证了邢台的历史变迁,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记忆。如今,在高铁商务区的建设进程中,牛尾河(高新区段)得到精心整治与开发。目前,防洪排涝及水系连通项目总体完成93%,导流围堰、护坡、护岸框格砼等施工进入收尾阶段,预计5月底完工。届时,牛尾河将以全新的姿态重焕生机,不仅成为城市的生态廊道,更将以全面提升的防洪能力,为我市筑起一道坚实的“水安全屏障”。
高铁商务区的“生长”,不光有高度上的拔节,还有厚度上的积淀。今年,我市加快构建以“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为主体框架的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作为“五湖”之一的襄湖,通过打造一系列景观设施和休闲空间,极大地赋予了城市人文温度与灵动气韵。在襄湖水系南侧的市规划馆广场前,地刻、雕塑等景观栩栩如生,展示着城市的风貌变迁,让游客在游览中直观感受邢台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轨迹。环襄湖健身绿道上,7万余人次游客在“五一”假期到此健身、休闲散步、拍照打卡。休憩区、亲水平台、休闲广场等景观节点串联起文化、运动、商业等多元业态,成为全年龄段市民的“欢乐聚集地”。
“依托襄湖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我们还在这里打造襄湖总部基地,着重吸引跨区域大型公司及其二三级子公司总部等入驻,使之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摇篮和高端商务服务聚集高地。”河北顺德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德全介绍,他们还启动实施了襄湖国际会议中心一期工程,以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发挥会议、餐饮、娱乐、综合服务等功能,进一步完善高铁商务区的商务服务体系。
从襄湖的波光到牛尾河的新颜,从公园的绿意到展馆的文韵,作为城市焕新的重要引擎,高铁商务区正以生态环境为基底、以泉城文化为灵魂,解锁城市品质跃升的“生长密码”,开启城市发展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