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小五:“干真事干实事,比什么都顶事儿”

2025-05-06 08:08:01 星期二  来源:邢台日报

宁小五:“干真事干实事,比什么都顶事儿”

本报记者王芳

宽敞笔直的街道、统一规划的楼房、整齐排列的工厂……4月28日,行走在宁晋县贾家口镇黄儿营西村,蓬勃发展的气息迎面而来。然而,在十几年前,这个村不仅是有名的“脏乱差”,还是个集体经济有负债的穷村。

带领村庄走向富裕的,正是村党委书记、宁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小五。2008年,他接过黄儿营西村党委书记的重担后,坚持真干事、干实事,带领村民发展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2024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0亿元,税收超2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1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6000万元。近日,2024年度河北省优秀民营经济人士名单公布,宁小五位列其中。

选准产业路

走进黄儿营西村工业园区,200多家电线电缆企业鳞次栉比。宁小五介绍,全村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0多家,超5000万元的有150多家。

20世纪80年代,为谋生计,黄儿营西村村民开始涉足电缆加工生产。明达线缆集团董事长雷国玺是村里最早一批办起小企业的。“当时村里有十几家电缆厂,都是小作坊式,标准不统一,销路不稳定,没有品牌,难成气候。”他回忆。

宁小五深知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上任后,他通过召开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线缆产业集约化发展方向,并多方筹资,投资3.6亿元建设宁联创业辅导基地,推行从生产到营销的“统一管理、统一入料、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模式。先后有80余家小作坊在这里孵化成规模企业。

为帮助企业专注发展,黄儿营西村党委成立企业服务中心,组织党员和志愿者为企业提供证照审核、产品检测等代办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在村党委的引领下,黄儿营西村电线电缆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形成了集电缆辅料制造、成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生产的60多个系列、400多种规格的产品畅销全国。

激活共享力

在今年全国电线电缆(宁晋)春季订货会上,黄儿营西村38家电线电缆企业一举斩获45亿元订单。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藏着产业升级的“金钥匙”——共享工厂模式。

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电线电缆行业长期受订单周期波动影响。宁小五说,传统模式下,企业在生产淡季往往会面临1到3个月的设备闲置期,然而场地、资金、设备等投入并不会减少,资源浪费严重。

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黄儿营西村成立黄儿营集团,将全村电线电缆及配套企业纳入其中,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平台参与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共享工厂在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共享工厂极大地改变了企业发展模式。”宁小五对此深有感触,“旺季时,产能不足的企业可将订单分给其他共享车间,淡季时,闲置设备也能承接小企业的订单,既能降低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又能提高设备利用率。”

除了生产资源共享外,该村还依托现有设计中心和研发团队,建立技术共享平台。目前,黄儿营西村工业园区内已有155项技术实现共享,有效提高了技术更新、产品迭代速度和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黄儿营西村电线电缆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方向加速迈进。

唱响民生歌

“幸福生活等不来、要不来,只有靠实干。”宁小五始终坚信,基层发展的密码就藏在“干”字当中。“真干事、干实事,比什么都顶事儿”,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成为他扎根乡土、为民服务的生动注脚。

秉持“能人治村”理念,他上任后先后吸纳28名优秀企业家进入村“两委”班子,并推行“党组织+商会”方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使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共同推动村庄发展。

“宁书记常说,做事前先问一句‘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就全力以赴,快干、干好。”黄儿营西村企业部办公室主任李计群说。在宁小五的带动下,村党委始终将群众需求作为工作重点来抓。

投入4亿多元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体系;改造供水管网,24小时免费向村民供应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仅用35天便打通了1100米市场街断头路;推动文化建设,承办全国“四季村晚”,投资2亿余元建设国家3A级红色文化园和“不夜城”项目,高峰期单日游客突破3万人……好消息频繁传来,村民踏实感、幸福感倍增。

为方便群众办事,村党委高标准建设村级便民服务站,村干部每天坐班,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巡逻队、环卫队、园林队等多支队伍常态化运转,全方位守护村庄的平安整洁与生态宜居。

凭借优异成绩,黄儿营西村先后荣获5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样本。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