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林)3月11日,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张艺蕾打开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随机点开一所学校,只见厨房工作人员在操作间内有序地准备师生的午餐,后厨人员的一举一动全部实时视频传输。
为破解监管对象众多与监管力量薄弱这一矛盾,去年10月,我市上线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将物联网、云计算、AI大模型等新技术与食品安全监管深度融合,通过加载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移动侦测等技术,自动抓拍厨房内未戴口罩、吸烟等7大类违法违规场景,并第一时间推送给属地监管部门,实现全天24小时全景监控非现场监管。
通过科学部署AI摄像头,实现重点部位和环节24小时数据采集上传、记录、存档。执法人员通过线上巡查,减少了对企业线下检查干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目前,全市现有的2073家学校食堂、60家重大活动保障餐饮单位,纳入智慧监管平台,AI抓拍预警率100%;1116家在产食品生产企业接入平台,516家实现AI预警。
我市制定智慧监管平台常态化运行机制,建立视频安装、运行协调、网络巡查、定期推送、问题处置5项工作机制,对预警信息实现“预警—核查—处置—反馈”闭环管理。同时,定期对学校食堂相关问题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函告教育部门,形成部门协作合力,压实学校食堂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