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疆:非官方"邢台形象大使"

2025-02-17 08:11:37 星期一  来源:邢州报

贺疆:非官方"邢台形象大使"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常晓

扫码收藏

她,祖籍河北邢台,现居北京,美术史论家、作家、文化学者、策展人、文化创意师,著有《批评的人生·批评家素描》《对面》《今朝风日好》《记得那年同坐》《依旧西窗月》《解读平乡》和《乡村振兴观察》第Ⅰ、Ⅱ、Ⅲ辑等书籍,策划有《后未来主义》《后水墨》系列年度学术展以及个展等。其经历丰富,作品频仍,专注学术研究,跨界很广且深入,但人很低调。于邢台而言,她是一个“超然”的存在。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能力很强,无论文字、策划、创意,还是见识、格局、气度,均具前瞻性。

她为邢台做了很多事情,对邢台美誉度的提升助力非凡,但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晓得益于她,她也从不提及这些。

她的名字,往往被人误会为男子。她本人笑言,自小到大皆如是。她是一个女子,业界却被人称之为“先生”。她做大事,生活中却纯真如孩童。她经常被京城友人戏称为“邢台形象大使”,但邢台却鲜有人知晓她是谁。

一次简短的对话,就像面对一座宝藏,她信手拈来就是珠玉。她出口成章,思路敏捷,见解不俗,言谈不需整理就是一篇文章。

那么她是谁?她就是贺疆!

记者:贺老师最初在邢台日报发表文章,是哪一年?

贺疆:好像从2005年开始在邢台日报社发表散文。当时创作以散文为主,曾创下过当时晚报两个纪录,一个是发表频率最高,另一个是晚报创刊以来第一个一篇文章彩版整版发表。

记者:是哪篇文章?

贺疆:《太行古韵》,谈的是邢台的人文历史。原文有八千多字,但因版面问题,就压缩成了五千多字。文章分了几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以“是谁”开头的自撰诗,单独把这几组诗拎出来,就是一首现代长诗,且也围绕邢台历史文化。

记者:是不是这篇文章是您宣传邢台的第一步?

贺疆:是的。后来都是无意识的。只是觉得应该让世人了解邢台,知道邢台。这分几个阶段,都与新媒体的更新迭代有关。先是新浪博客,后是新浪微博,再后来是微信和微信公众号,到今天的抖音、视频号等视频类,最初几年基本是系列推介邢台的自然景点和人文典故。近年的文章和视频,则侧重对邢台的历史、文化等进行系列的人文挖掘和思考。所以,就不断有友人戏称我是“邢台形象大使”,戏谑的成分居多。

记者:最近在做哪些关于邢台的工作?

贺疆:主要是挖掘整理邢台的历史和文化,一个书面文字方面,一个是视频方面,一个是讲座层面。

记者:可否透露一二?

贺疆:书稿尚未成书,视频正在进行中,一部分已经面世,可看我的视频号和抖音号《贺疆艺术美学实录》。讲座分几个领域,有美学领域,有文旅策划领域,有历史文化领域。比如《文旅热与你机缘几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旅热看文旅的几个关键点》,《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已经收录在河北省图书馆的《文化润燕赵》一书中,已经出版。

前不久,在邢台做了一次关于元朝刘秉忠诗词鉴赏的讲座,也撰写了一篇文章《刘秉忠问道天下——一个被低估的民族大融合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一直以来,刘秉忠是一个被历史低估的人物,他的贡献不可估量。在他的推动下,元朝大一统天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三百多年的乱世之局,给社会以安定,救百姓于水火。可以说,今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的奠定离不开刘秉忠的推动和践行。以历史观刘秉忠,他的贡献可昭日月天地,他是我们邢台的骄傲,我们不能因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对历史先贤求全责备。

记者:是的。若能有先贤百分之一,就成绩斐然了。

贺疆:所以,常怀谦卑惭愧之心。

记者:我看您这两年在主编《乡村振兴观察》,是杂志吗?

贺疆:不,是公益丛书,目前已经出版三辑。2023年,乡村振兴元年,河北乡村振兴研究院邀请我来主编该丛书。编撰伊始,就定位全方位呈现和思考,纵向是自上而下看乡村和自下而上看国家战略,横向是从不同层面反映目前乡村振兴进程和发展,为社会发展和发展方向提供可资参考的案例、建议和方案。

记者:有关于邢台方面的吗?

贺疆:当然,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嘛。比如第一辑中有《平乡现象——史观平乡的车轮经济生态》,从新中国经济史角度看平乡自行车产业,是一个独特的经济史学案例,可以是经济学家林毅夫的经济学理论的个案存在。第二辑撰有《立夏冷祭——从后张范个案追溯立夏时令礼祭》,平乡后张范的立夏冷祭,是省级非遗,这是一项融自然、天文、气候、节令、农耕、民俗、物候及自然灾害于一体的民间习俗活动。当年中央美院乔晓光老师在某国际会议上分享这个民俗考察案例时,震撼了会场。

第三辑撰有《九曲黄河转啊转——从九曲黄河阵到烤杂病的渊源与流变》,对“转黄河”(又称转九曲)做了考证,从起源于唐代甘肃和陕北一带的黄河九曲阵,沿着黄河顺流而下,一路延宕到山西、邢台,到了邢台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随着明代山西迁民而保留下来的相对原汁原味的“转黄河”,以信都区桃树坪村为典型。另一种形式,是黄河流经邢台东部平原以平乡为主,则流变简化为正月十五转粘灯和烤杂病。这跟地域和生活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当然书中也收录有关于邢台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胡湛老师的《太行古村落书法遗存》的调研文章。

记者:站位更高了。

贺疆:只能说给自己要求更高了,做事更向纵深和宽度努力。

记者:这几年,贺老师的文章更倾向于对邢台历史文化的思考。

贺疆:是的。好像是春天吧,曾在贵报发表了《邢台历史文化的东源与西流》,探讨的就是邢台历史文化现象的形成。正在进行的关于邢台历史文化挖掘和沉思的系列视频。这个从2017年就开始往回走了,这个往回走,不是回来生活,是回望这片土地,思考这片土地。

记者:谢谢,期待贺老师更多作品面世。

贺疆:任重道远,征程伊始。愿家乡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其实,贺疆为邢台做的事情很多,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尽述,只能管窥。访谈毕,不由感慨:一介女子,从邢台走出,且能高屋建瓴,实属难得。知道她的人,大多感慨其风骨。听其言论,明澈通透。见其为人处世,总令人生出见贤思齐之感。于此,很期待她的系列作品早日面世,对邢台形象而言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