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洞泉:金水出古洞一现惊天人

2025-01-27 08:02:30 星期一  来源:邢州报

金水洞泉:金水出古洞一现惊天人

扫码看视频

邢有百泉,泉泉有特色。

金水洞泉,在邢台市信都区西黄村镇东牛庄村,出自天梯山景区内的金水洞,故名。

金水洞未开前,山体上原本有一个石缝泉,被称为金泉(当地人又称其南泉),大旱之年,泉水几近枯竭,村民想要掘山挖泉,竟意外打开这一神奇古洞。洞内四季如春、奇石遍布、直通暗河……

近日,室外温度低至零下,但金水洞内仍稳定在18℃上下,记者走入其中,一赏这“华北第一水洞”。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范骁 郭红玉 叶小强文/图

如春古洞淌清泉

走进西黄村镇的天梯山景区,便见一条碧水从山中泻出,缓缓流入七里河上游的河床内。河边已有结冰,但并不影响泉水哗哗流淌。

进入景区,沿着泉水一路走去就能看到一处山洞,洞口上方书“金水洞”,汩汩泉水正是出自此洞。

“金泉出古洞,石梯入云天”的天梯山区,已是远近闻名,金水洞也被称为华北第一水洞、太行第一水洞。

缘何能够被称为“第一水洞”,走入其中方知洞内景观之奇、之美。

“金水洞全长1300多米,其中水路有400多米。”随着导游刘艳的介绍,记者坐上小舟,进入金水洞。

一进洞,便觉空气湿润温暖,身上原本可以御寒的棉衣让人开始感觉闷热难耐,不多久就开始冒汗。“洞里常年温度在18℃左右,冬暖夏凉。”刘艳说,山洞里的水也是一年四季如此,不停地向外流淌,从不结冰,冬天一早一晚,在洞口还能看到升腾的雾气,十分漂亮。

洞内一米多深的泉水清澈见底,壁上彩灯闪烁,波动的水纹映照在洞壁上恍若走入海底。

小舟荡漾其间,顺着蜿蜒曲折的水路前行,犹如进入了水乡幻境。水路的尽头,一侧有石阶通往洞内旱路景观,一侧有哗哗的流水声从一处暗洞里传来。暗洞直通暗河,正是金水洞泉水的来处,通过不绝于耳的“哗哗”流水声便能感觉到泉水出水量之大。

“不知道暗河通往何处,曾经向前探过200多米,仍深不可测。”作为第一批来到金水洞的旅游部门工作人员,沈五群曾告诉记者,这个水洞是邢台的一大奇迹,它的形成时间久远得无法考证。

水路尽头的旱路景观经过修缮,通行方便,沿途可以欣赏到各种奇石、小洞穴。仙人观瀑、嫦娥拜月、天幕初开等姿态各异的石笋、钟乳、石柱令人叹为观止,时不时有水滴沿着钟乳石滴下。

从这一路的奇石及形状奇特的小洞穴,不难推测出这里曾泉水丰沛,且历史悠久。“这些钟乳石还在生长。”据天梯山景区的开山人刘金同介绍,很

多地方的钟乳石较开洞之初更长更密了。

古洞一出惊天下

“当年开发风景区的时候,并不知道山内藏着这么长一溶洞和暗河。”刘金同告诉记者,1997年申请成立天梯山风景区,当时看中的是天梯山半山腰上承载着牛皋父兄抗金故事的连环古洞、山脚下伴随着自己成长的金泉水,还有附近一带连绵起伏的天梯山、牛洞山、喜儿山等自然风光。

在刘金同的记忆里,当时金泉在天梯山山脚下,泉眼在现在的金水洞洞口上面,泉水从一指宽的石缝里汩汩外冒。

雨水大的时候,金泉的泉水能喷出两三丈高,有时山上其他地方也会有泉水冒出,而且金泉的泉水四季不断、冬温夏凉。从小就在东牛庄村长大的刘金同记得,那时村民都用金泉的水洗衣、灌溉,天梯山山脚下金泉淌出的河边,还曾设有一个水磨,是村民磨面碾米的地方。一路蜿蜒的小河,也是附近村子孩童捉虾钓鱼的乐园。

1999年春天,天气持续干旱,在村民的记忆里从未断流的金泉竟然出现枯竭的态势。“石头里面应该有水!”刘金同想着将石缝打开,寻觅水源,没想到刚将出泉口附近的几块石头撬开,就发现里面是深不可测的山洞,而且确实有水。

“最初洞口仅能一人通过,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当初参与勘查的沈五群回忆,几人穿着连体雨衣,拿着手电、竹竿向里探索,一进洞就是齐胸深的水,还有好多淤泥。后经过一点点清理、一步步开发,这一处如世外桃源一般的金水洞方现身于天下,引来无数人关注、惊叹。

奇石暗河不知岁

金泉的水从金水洞来,金水洞里的水又从哪里来?又有着多少年岁?

在光绪三十一年刊本《邢台县志》上记者看到记载:石梯山,城西北六十里(府志作西南七十五里),东连喜儿山……有水泉二,可耕可饮,北有石路如梯。

“这座山我们当地人原本叫它石梯山,天梯山这个名字是在风景区开发时定下的,那边就是喜儿山。”刘金同告诉记者,县志上记载的内容就是他们这里。县志当中提到的两处泉水(二泉),应是村民口中的南泉、北泉。

以往村里人称金泉为南泉,村子北边曾经还有一处泉,被称为北泉。同时,在古洞未曾打开的时候,就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暗河的说法:上游的河水行洪到此山附近,流水渗漏,暗暗流去,当地百姓称这里有一条“泻肚子河”。

金水洞的打开,不仅让人看到了金泉泉水的出处,也为研究当地的地理历史提供了更翔实的依据。

“清理金水洞的时候,洞口处疑似有坍塌的痕迹,并且发现了化石,疑似犀牛化石,洞内的钟乳石十分丰富。”刘金同告诉记者,因此专家们推断,这个溶洞形成于数亿年前,以往这里应是水源丰沛,生活着以水中植物为食的犀牛、水獭等动物。“2000年前后,还有外地人在附近抓住过水獭。”刘金同说,当地人称其水老鼠,其毛遇水不湿,颇为珍贵。

据业内相关人士分析,金水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应形成于数亿年前。溶洞形成前,山洞内到处都是流水,随着地质变迁和河流冲刷,山体被地下水长期溶蚀,遂形成一个个山洞及石笋、石柱、石瀑布等。

护好奇水再发展

春节临近,天梯山风景区挂上了火红的灯笼,洞内的灯光、地面都进行了修整,将景区的“三十六洞洞洞奇,五十四景景景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五彩斑斓的水洞,展示着太行山下水洞奇观,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去参观,还被众多游客赞为“太行山地下明珠”,无论冬夏都是一处旅游佳选之地。

游人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商机,附近的农家乐、酒家陆续开了起来,同时,有关牛皋父兄抗金、汉钟离洞内修仙、西会村为纪念英雄改村名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更是源远流长,被更多人知晓。

天梯山风景区目前的负责人刘书铭介绍,天梯山的水处于七里河上游,附近地下暗河交错,可以探寻的东西有很多,但作为景区开发者,他们不仅仅要开发,更要保护。对于暗河,他们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并没有继续挖掘的打算。

“生态为本!”刘书铭说,他们正在按照格局突破、生态为本、品质强化、共建共享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景区的项目建设,挖掘景区文化特色,优化景区功能设施布局,进一步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档次、拓展景区规模、丰富景区业态。同时,景区将加强与周边村镇的合作,带动周边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天梯山景区由现在单纯的观光游,打造成为城郊型山地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区,将邢台的这一古洞奇水保护好、展示好。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