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邢台人
郑秀娟:堂阳女儿心向邢
天南海北邢台人
2012年郑秀娟去美国考察
2024年去云南野外地质考察时与同行女科学家合影
1985年郑秀娟在邢台
扫码收藏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牛景敏 文/图
郑秀娟,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曾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工学博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在北京,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古地理学报》常务副主编,国际古地理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秘书长、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与首席科普专家、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目前已出版地质学专业和科技写作、科普、教育等相关领域著作十余部,发表地质学和编辑学学术文章、地质学科普文章等近百篇。
从邢台走向远方
郑秀娟出生于邢台市新河县,自称是堂阳女儿。
堂阳是新河县的古称,郑秀娟在新河度过了幸福的幼年、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的求学时光。新河中学的六年学习光阴,绿树葱茏的校园、甘于奉献的老师、努力上进的同学,给她的第一步人生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读大学那年,郑秀娟第一次离开新河,走出新河版图。从农村走向城市到达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邢台,因此,邢台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郑秀娟从邢台出发,第一次乘坐火车走向远方,走向她的大学生活,走向她的未知人生。离开邢台之前,她专门跑到当时邢台的标志“卧牛”前拍了张照片,以表达对故乡的留恋与不舍,这也是她人生的第一张彩色照片。
事业追求无极限
因为所学专业的关系,郑秀娟没有实现回到家乡作贡献的愿望,毕业后远离家乡在异地打拼。
作为堂阳女儿,郑秀娟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努力向上的性格。也因此,大学毕业后她先在一个位于县城的石油企业工作,五年之内从采油厂级的优秀团员、新长征突击手、青年标兵成长为管理局级的优秀党员,一步一步书写着一个农村娃的人生奋斗史。
事业追求无极限。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多作贡献,郑秀娟工作之余攻读了硕士学位,然后又放弃了收入不错的工作去专心攻读博士学位,也因此她走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岗位。
郑秀娟时刻牢记,自己是冀南平原成长起来的农村娃,无论何时都积极向上,勤奋工作,努力为家乡人争光,希望成为宣传家乡的一张名片。
永远为家乡骄傲
虽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但郑秀娟从来没有忘记家乡,每当有人问起“家乡何处”时,她都会说自己是河北省邢台人。
她告诉他们,邢台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古城,邢白瓷更是闻名中外美名远扬,还有大科学家郭守敬也是邢台人。还有就是,新河县出了个“铁血后卫”董振堂,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郑秀娟对家乡骄傲而热切的介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邢台,了解邢台。
作为学术期刊常务副主编,郑秀娟每年要看许多篇稿件,一旦发现有来自家乡人的稿件,她都会觉得格外亲切。稿件内容中如果有涉及邢台地质内容的,她更分外用心,什么“邢衡隆起”(指邢台至衡水的地下地质构造名称)、“邢台-安阳深断裂”等,她都有见到亲人一样的感觉。
近年来,邢台的旅游开发资源逐年多起来了,郑秀娟就想,或许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家乡作点贡献,比如,是不是可以从地质角度来对山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拓展,为家乡宣传大峡谷、九龙峡等太行峡谷群。
这些峡谷群出露的地层跨越时代长,最老的岩石是23亿年太古界,最新的是只有几百万年的第四系。岩性也十分复杂,既有变质岩又有沉积岩中的砂岩和灰岩,经历了阜平运动、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等多期构造运动,因此才形成了今天太行峡谷群奇特的地势地貌。“作为国家地质公园,科普工作大有可为。”郑秀娟说。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每当讲起家乡的山山水水,郑秀娟总是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她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家乡邢台、走进自己的家乡邢台。她也希望有机会、有时间经常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更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