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柳溪美景 览百年学府风采

2025-01-14 08:32:24 星期二  来源:邢州报

——邢台日报社小记者“寻宝记”之邢台学院、柳溪泉

赏柳溪美景 览百年学府风采

“亭前桃李水边楼,与客携壶慰倦游。眼底谁知花妩媚,人间唯有酒风流。情原易感千年在,愁不难消一醉休。传与京华美年少,莫将白发博封侯。”这是邢州五杰领袖、元太保刘秉忠在写《溪亭小饮》时,赞美柳溪亭风景的诗作。

数百年后,柳溪泉复涌,汩汩喷涌的泉水汇入牛尾河(古称蓼水),为邢台学院这座百年学府注入生机与活力。近日,邢台日报社小记者来到邢台学院,观赏柳溪泉美景,领略百年学府的文化魅力。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东生 韩肖杰 杜艺文 实习生 王晓宇

“柳溪春涨”得泉名

旧城西北,牛尾河曲,凿池种树,亭绕以廊,蜂房鲛窟,如星错陈,灿然美观也……这是史料中描写的柳溪春涨的风景。“柳溪泉”在史料中并无记载,但确是柳溪春涨风景中的一眼清泉。

据了解,邢台学院所在的位置就是古柳溪春涨景观所在范围,曾有“邢台小江南”之称。翻遍典籍也并未发现这口泉的名字,而这口泉位于“柳溪春涨”所在地,最终,学校将其命名为“柳溪泉”。

1月11日,冬日暖阳,小记者们从北门进入邢台学院,绕过主楼,穿过守敬桥,来到柳溪泉前。青灰色石栏围成的四方池子里,清泉从泉眼中喷涌而出,清澈见底。“真想摸摸里面的水是冷水还是温泉啊!”小记者们忍不住感慨。

“我知道是冷还是温,我在报纸上看到,邢台的泉都是冷水泉,四季常温,虽然没有温泉那么热,但是冬天也不会结冰,夏天摸起来很凉爽。”小记者姜宇择回答。

“柳溪春涨”是以柳溪亭园为中心形成的一处亮丽风景,系邢台古八景之一。小记者们指着远处的景色问道,“柳溪指的是柳树和溪水交相辉映的美景吗?”

最初,大家都以为柳溪取得是垂柳倒映、溪水清澈碧绿的景色,后翻阅古籍才了解到柳溪还有一段典故呢!据记载:“柳溪,唐柳公权遗迹,亭榭数所,引溪水载之高岸,流觞曲水,为邢台游观之地。”意思是这里有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遗迹,“柳”取自柳公权,溪是指溪水流淌,才有柳溪一词。

柳溪亭前话离别

曾经的柳溪亭园,景色秀美,位于邢台古城西北侧,是很多人进出城的必经之路。古人离别时有折柳相赠的风俗,取音“留下”,舍不得亲友离开的意思。很多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送别主题的诗词佳作。

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周在在邢台送别朋友,送到柳溪亭仍不忍别离,遂写下《柳溪亭》诗:送客出郊关,举目尽坡皋。林泉选佳胜,负郭得渊薮。绿水满城壕,清荫覆窗牖。三径曲通幽,逶迤似蛇走。清晨此持觞,攀留期至酉。不谓公程严,少聚即分手。心知去已遥,临风几翘首……

据记载,元朝名臣、邢台人刘秉忠时常在柳溪亭边与友人饯行。到了金元时期,“柳溪饯别”已在当地流行。至明清时,柳溪已经成为邢台人在城北处送别的不二选择。

小记者了解到柳溪饯别的典故,纷纷讨论起来,“我们学过很多关于离别的古诗,比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还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也是李白送别朋友的诗句。”“我还知道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交流中,小记者们对古代文人的诗词和习俗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百年学府历史远

小记者来到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旧址。这里是老邢台人口中的“直隶四师”,系河北省建立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自1910年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走进校园,小记者们被别具风格的房屋式样所吸引,更被其悠久的历史和优秀学子爱国事迹所折服。大家了解到直隶四师在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为民族利益和国家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骄傲地说:“我们也要好好学习,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接着,小记者走进北方大学旧址,与这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近距离接触,聆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和它的历史渊源。小记者们听得认真,记得详细,他们表示要把学到的知识告诉更多的人,让他们也为邢台的历史和文化感到骄傲。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