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行柔性执法举措,设置便民服务街(点),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以温情善治点亮城市之光
本报记者 王帅薇 通讯员 赵耀
贴“温馨提示”、发送短信提醒,对违停机动车不再简单地一罚了之;设置统一规范的便民服务街(点),平衡城市管理与人文关怀,为流动小摊贩留出“一席之地”;精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守护师生健康安全……近年来,一项项温情善治举措汇聚成点亮城市的光芒,让邢台这座温暖之城的轮廓愈发清晰。
柔性执法彰显执法温度
“这种给人纠错机会的执法模式,非常人性化。”近日,在襄都区新华路与财满街交叉口,车主李磊因找不到车位,临时将汽车停在路边。办完事回来,他看到城管执法人员正往车上贴条,心里一惊,但看到放的是“温馨提示”单时,心里暖融融的。
去年,按照行政处罚法“轻微违法教育为主”的理念,市城管局深化服务型执法,优化停车秩序管理执法流程,推行停车管理柔性执法,提出教育先行原则,开启机动车违停柔性处理新模式。
“治理机动车违停时,车主在车内,我们会告知其停放行为违法并劝离。车主不在车内时,我们会先张贴温馨提示单,再向车主发送提醒短信。”市城管局城管支队相关负责人刘显菲介绍,如果当事人10分钟内赶到现场,或执法人员未离开现场,将不予处罚。对城区部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停车场等公共区域,不影响交通正常秩序的、占道违停行为较轻微的,会给车主发送短信,提醒其尽快驶离,不立即进行处罚,给予违停驾驶员改过机会。
推行柔性执法,并非仅针对机动车违停。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将市场监管领域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从66项扩至142项,在法律框架内和保障公共利益前提下,将行政强制措施限定在最小范围、最低程度,为企业营造宽松有温度的发展环境。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行“首违不罚”和“轻微不罚”柔性化执法制度,运用隐患提示、约谈引导等手段为企业创造容错纠错空间,推动形成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局面……
“不罚”也并非放任。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建立企业联系人制度和回访检查制度,对已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的行政相对人,加强回访复查,细化“同一事项再次违法”后的处罚标准,确保柔性执法切实发挥警示与教育作用。
执法与服务有机融合,法律的刚硬与人文的温情并济,柔性执法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温暖力量。
便民服务点亮城市烟火
华灯初上,位于守敬南路的便民服务街上,移动快餐车在道路一旁整齐排开,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自从设置了便民服务街,不仅缓解了小区周围的交通问题,街上丰富的商品也让我们生活方便不少。”市民张斌笑着说。
张斌所说的便民服务街,是为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影响居民出行难题而专门设置的。去年6月,市城管局综合考虑市民需求、环境卫生、交通安全、公共安全等因素,在不影响周边市民出行和生活秩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布局了临时疏导区域,通过施划黄虚线等措施,引导商贩在规定区域、规定时间内有序经营。
“以前卖菜到处跑,现在有了固定摊位,心里踏实,环境好,生意也更好了。”在守敬南路与百泉大道交叉口东北角的便民服务街,上了年纪的市民李巧梅经常到这里出摊。
记者了解到,这一带居民中,老年群体人数多。许多老人在附近菜园子种菜,平常从菜园子里摘了新鲜蔬菜就在这里售卖。城管部门工作人员考虑到这种情况,因地制宜在此处设置了便民服务点。
截至目前,市区已设置150余个便民服务街或点位,涵盖了日用百货、小吃、水果、蔬菜等多元化服务,既满足了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又有效解决了流动商贩的生计问题。
“我们采取‘服务+管理’的新模式,在服务中也会动态跟进便民服务街、点位的管理,适时调整规划经营区域、经营时间。同时,督促商贩保持好摊点周围环境卫生,做到‘摊撤地净’,烟火与文明共存。”市城管局城管支队支队长李雅利表示。
集中整治守护城市未来
摸底排查校园周边市容问题、增强校园周边执法力量、增加校园周边机动车停车泊位……去年12月以来,聚焦市区中小学周边环境,市城管局牵头,联合信都区、襄都区、市高新区、市经开区4区城管局和属地镇办,集中力量进行全方位摸底整治,以精细化管理守护孩子们的健康、安全。
整治中,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各相关单位通过定岗、定人、定责的方式,对学校周边展开无缝巡查,收集梳理摊贩占道经营、店铺出店经营、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市容问题,并量身定制整治方案,保障校园周边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针对校园上下学高峰期问题,市城管支队积极与校方负责人沟通对接,督促学校履行主体责任,根据校园周边的实际地形和人流情况,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精心布设警戒线,引导学生和家长有序停放车辆。不仅如此,还积极协调顺德集团众智停车公司,对校园周边进行详细的实地勘察,秉持“应划尽划、能划尽划”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校园周边机动车停车泊位,缓解停车难问题。
截至目前,各相关单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20余人次,督导整治占道经营、店外乱摆乱放等市容问题1400余处。“我们将持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以常态化温情守护,保障校园周边环境长治久安,为建设温暖之城贡献力量。”李雅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