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白瓷 听见大唐的声音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唐大中年间,乐师郭道源“用邢瓯十二,旋加减水,以箸击之,其声妙于方响。”郭道源用邢瓯演奏,给同时期大诗人温庭筠留下深刻印象。温庭筠于是写下名篇《郭处士击瓯歌》。
敲击邢窑白瓷,是唐人时常听到的声音。今天,我们仍能听到这一来自大唐的声音。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海毅
郭处士击瓯歌
唐·温庭筠
佶傈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着衣。云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晴碧烟滋重叠山,罗屏半掩桃花月。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拏。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莫沾香梦绿杨丝,千里春风正无力。
邢窑白瓷传妙音
击瓯是在唐宋时期一种与音乐相结合的瓷器演奏方式,在唐代尤为盛行。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唐大中年间,乐师郭道源“用邢瓯十二,旋加减水,以箸击之,其声妙于方响。”
何为“瓯”?古人说“碗深者为瓯”。这段史料记载了唐宣宗大中年间,当世知名乐师郭道源,用邢州窑生产的白瓷瓯作为乐器,在邢瓯里盛放不同高度的清水,再用竹筷敲击邢瓯,发出不同音阶音色,以此来演奏音乐,声音曼妙,令人陶醉。
敲击邢窑白瓷,这一器乐演奏技法流传至今。本报记者在邢台学院看到师生们正在演奏由邢窑白瓷乐器创作的音乐作品。
邢台学院青年教师邢维坤说:“这一曲目叫《邢襄情思》,是以邢窑白瓷乐器为演奏载体,向古老厚重的邢襄文化致敬与礼赞的原创器乐作品。在吹拉弹打间,以瓷乐珠圆玉润、清透空灵的声音,致敬人杰地灵的邢襄故土,引发人们对悠远历史的无限遐思……”
鉴于唐人的记载,用邢白瓷做一套乐器的想法,多年来一直在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心中萦绕。在积累了大量准备工作后,张志忠历经一年多时间,在烧废了十几套瓷乐器之后,整套邢窑白瓷乐器终于问世。人们由此听到了吹拉弹打邢白瓷传出的大唐妙音。
邢州城的名片
邢窑白瓷是唐代主流瓷器。唐·李肇《国史补》记载:“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流通如此广泛且深入民间的瓷器,其生产规模和产量一定是巨大的。事实上,唐代邢窑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规范的生产体系、销售渠道,以及物流体系。
邢窑白瓷专家姚卫国说:“邢窑的发展与盛唐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邢窑产业链长,从业人口多。邢窑分布于邢州城、内丘县、临城县。其规模庞大,必然需要一条完整的原料开采、瓷器烧造、仓储分类、物流转运产业链。相应地,邢州从事瓷器及相关产业生产者数量亦十分庞大。邢州城得益于邢窑烧造与交流获得巨大建设空间,邢窑也因邢州城建设获得稳定的生产环境。邢窑白瓷不仅是大唐邢州城的产业名片,更是拉动邢州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商品,乃至对外交流的商品。”
有规模、有品质、有市场,邢窑白瓷遍布民间的同时也走进长安大明宫,成为皇家御用瓷器。近年来不断有“盈”“翰林”等字款的邢窑白瓷出土,进一步佐证了邢窑在唐代拥有官窑的地位。
邢州是李唐皇室祖陵所在地,其政治地位在大唐三百州中尤为突出。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邢州为上州。有唐一代,特别是唐中前期,担任邢州刺史者多有宗室成员,如陇西郡公李宽、鲁王李灵夔、纪王李慎等。以宗室治理邢州,有看护自家皇陵的意思。
邢台博物馆馆长石从枝认为:“自唐太宗贞观年间修建唐祖陵后,邢州邢窑产出的瓷器作为李唐皇室祖居地重要物产,在商业价值、使用价值之外,更多了一层特殊的政治价值。宗室出身的地方官员也会积极推动邢州邢窑产品大量输入长安东市和皇宫大内。这是邢窑白瓷能够成为唐朝官窑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唐的“国礼”
历史上,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大宗出口的商品中,一是丝绸、二是瓷器。近几十年,埃及、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均出土过唐代邢州邢窑白瓷(残片)。如此看来,邢窑白瓷是中国最早的“国礼”之一。
邢窑文献馆馆长杨松岩说:“邢窑白瓷是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4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上,邢窑白瓷的出现改变了商周以降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这一简单的颜色变化,对于瓷器烧造来说是划时代的巨变。千年前的瓷器匠人们看着眼前烧出的邢白瓷,一定会这样想:原来瓷器不一定只有青色,还可以有白色;既然有白色,或许可以有其他颜色。邢窑白瓷生万彩。
邢窑白瓷令唐人眼前一亮,也令西域诸国眼前一亮。于是,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了新商品,一艘艘装载邢窑白瓷的远洋货船乘风万里,使邢窑白瓷敲击出的“叮咚”声传播到万里之外。
百泉生态保护研究促进会会长张英林表示:“在水利部公布的12位历史治水名人中,有一位叫作姜师度的唐代官员曾在邢台工作,其间兴修水利,为邢台水运交通作出重要贡献。”
邢窑运输需要平稳的水陆交通网。大量邢窑产品流向市场,意味着对邢州内部及邢州与周边州郡之间水陆交通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邢窑商品广泛流通,邢州交通情况得到长足发展。
姜师度在邢州任职时,积极治水。邢窑的存在客观上推动了邢州水陆交通网络的建设。平稳的水网交通可帮助邢州瓷器通过泜水、渚水、湡水等水路输向大运河,并经大运河销往国内外。
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附近海域发现一艘唐代阿拉伯沉船。船上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其中刻有“盈”字款的邢窑瓷器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穿越千年,邢窑白瓷带给我们无尽回响。
(本版图片由邢窑文献馆、邢州影像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