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籍明泉 通讯员赵灼涛)近日,襄都区法院执行干警通过耐心调解,帮助申请人李某领取到了自己的执行款3000元。“感谢法官,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钱。”李某说。
今年以来,襄都区法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全力推动执行工作从“末端执”转向“前端治”。统计显示,首执案件新收686件,同比下降73%,有效遏制执行案件逐年递增势头,执源治理初显成效。
该院创新制定《关于民事执行案件执前化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搭建执源治理总框架,细化完善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执行联动机制,协调公安机关协助执行破解“找人难”,推动执行工作从“单打独斗”变为“内外联动”。
围绕“调立审执”全链条贯通、一体化协调联动,该院探索“立案考虑执行、审判兼顾执行”工作模式,鼓励审判、执行跨条线参加专业法官会议,着力破除执行障碍,执行到位率较去年同期增加37.63%;加强诉前保全程序审查,提高诉前保全比例,审查适用诉前保全案件420件、保全金额67031万元。
在强化督促履行方面,该院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执行干警专职负责对经审查符合调解、和解条件的开展执前化解、督促履行工作;抓实全过程督促履行,建立调后、判后、执前督促履行跟踪机制,用考核倒逼审判庭室、承办人一同参与前端化解;诉前调解过程中,全面评估当事人履行能力,合理确定履行期限、方式,诉前调解申请执行率下降12.23%,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持续优于合理区间,大量小标的额案件在执前得到化解。
此外,该院还将当事人送达地址、申请执行人收款账号等信息前置在立案环节确认,加大执异案件审查化解力度,执异案件较去年同期减少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