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厕,改出乡村新风貌
本报讯(记者郭文静通讯员张兴)“天冷了,在室内用抽水马桶就能轻松如厕,干净又卫生,再也不用出去挨冻上厕所了。”日前,说起改厕,信都区羊范镇东侯兰村村民对此称赞连连。
在今年实施的农村厕所改造工程中,我市以和美乡村示范区、示范村和灾后恢复重建区等三类区域及当前存在粪污直排问题厕所为重点,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改厕模式。今年以来,全市共改造农村卫生户厕13329座,让群众如厕更加方便舒适。
群众意识的转变有助于改厕工作顺利开展。着眼于提高群众满意度,我市积极探索推行政府定标准、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按规定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其中,信都区实行“群众自建、乡镇验收、区级补贴”改厕方式,把主动权充分交给群众,开辟了改厕新路径。
“与过去简单的拆除旱厕不同,如今,各地更加注重科学选择农村厕所改造技术模式。”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田鹏介绍道,比如在信都区、宁晋县、临城县、清河县,部分农户就采用“新型免水冲防冻防臭厕具+预制单坑化粪池”改厕模式,实现节水防冻防臭。
着眼于改造后厕所达到“能用、好用、实用、耐用”,我市积极推行“首厕过关制”,坚持以第一个改(新)建的厕所为标准、为示范,逐户逐厕推进,严格把控改厕质量,推动“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确保改一座、成一座。
“现在只要打个电话,吸污员就会在2小时内上门完成抽厕或维修,太贴心了!”广宗镇姚家庄村村民姚成林为农村厕所管护新模式点赞。厕所改好建好,更要管好用好。为此,我市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村厕所设备维修、粪污清掏、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公厕管护、运行监管“五项机制”进行全链条实时监管。
目前,市县两级均已建成农村厕所长效管护信息化监管平台,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切实解决好“小厕所、大民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