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隆起带 描绘新图景
——我市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位于隆尧县东方食品城的今旭面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成梅摄
本报记者马维勇通讯员耿超
抢抓省级战略机遇,谋划实施“一带五园”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规划建设;
积极打造功能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预制食品、宠物食品等五大生产基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龙头企业引领,重点项目带动,着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聚集区……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基础好、体量大、品牌多、潜力足。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准规划,突出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实现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建设高点起步、强势开局,一幅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抓项目、建园区
推动企业向隆起带集聚
目前,我市共有8个省级粮食生产核心县、11个农业特色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企业1378家,年营收近800亿元;
拥有全球最大的维生素B12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挂面、方便面、宠物食品、猫砂生产基地和今麦郎、金沙河、玉锋等13个涉农驰名商标、16个省级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
2023年中国农业500强企业公布,我市3家企业上榜。
依托产业优势和资源基础,我市规划实施了可辐射带动宁晋、隆尧、柏乡等县(市、区)的“一带五园”总体战略规划,聚力打造全省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
“隆起带内6个县(市、区)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我市食品加工产业聚集区,现有食品加工企业971家,其中规上企业82家,年产值513亿元。”市政府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王百永介绍。
我市坚持项目为王,把抓好项目建设贯穿隆起带建设始终。按照“龙头做强、规模做大、链条延长、要素聚集”的原则,一批新建、续建、扩建食品加工项目快速落地达产见效。去年10月以来,全市共谋划实施了190个食品类加工产业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77亿元,实现57个项目投产达效。
与此同时,加快建设五大园区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加速形成集聚效应,强化“一带五园”示范效应。目前,五大园区建成面积14.88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到2026年发展到26.14平方公里、到2035年发展到67平方公里。
调结构、育龙头
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从小麦到挂面,有100多道工艺流程。”金沙河面业集团研发部负责人魏亚峰介绍,如今,小麦除了可以被加工成面粉、挂面等产品外,还能做成谷朊粉、小麦膳食纤维、糖醇、酒精等副产品,“仅水饺粉、麦芯粉等产品与普通小麦粉相比,附加值就高出一两倍。”
“以发展精深加工为重点,推动粮油加工向优质、高效、多用途方向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王百永说,我市一方面鼓励企业研发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等多样化产品,做好土特产文章;另一方面,推动食品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让食品加工产业向上与现代化农业相融合,向下与餐饮业、物流服务业相融合,对接终端市场。
我市大力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计划,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引导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培育玉锋、今麦郎、金沙河、华兴等重点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具有行业话语权、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力军的企业梯队,形成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配套协作的竞相发展新格局。
围绕国家和省产业政策,我市采取以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会招商等形式,招引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到我市投资发展。今年以来,全市食品加工业类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6个,意向投资139亿元,已完成投资近20亿元。
强品牌、提质量
打造“全省一流、全国领先”产业聚集区
9月22日,全市2024年丰收节暨沙河市品牌农产品发布推介会举行,现场发布了沙河市“太行鸡”和“沙河板栗”区域公用品牌。至此,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31个。
我市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品涵盖粮油、蔬菜、中药材、果品、畜禽等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市拥有14家食品类高新技术企业、33家食品类省级以上星创天地、9个食品类省级研发平台、6个食品类单项冠军企业、50个食品类专精特新企业、6件食品类驰名商标、16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领军企业品牌。
“我们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围绕品牌定位、推广、延伸等重要环节,推进食品品牌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邱海飚说,他们在鼓励老品牌食品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拓高端市场等系列措施,巩固提升“老字号”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加快推进有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食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生代”品牌。
由粮食生产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转型升级,食品安全是必须守牢的底线,也是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我市各级各部门从整个食品产业发展大局出发,加强对食品生产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监管,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创新、提高检测水平,全面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水平,助力建设“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