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点燃可持续消费热情

2024-09-05 08:38:53 星期四  来源:牛城晚报

解锁潮玩新地标,丰富宜游新业态,打造特色新项目——

文旅融合点燃可持续消费热情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帅薇

游客在信都区的抱香谷景区体验山野露营。资料图片

●开栏的话

为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落实省委抓投资、上项目、促消费部署要求,按照市委“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服务消费扩容升级”工作安排,本报推出“建设泉城特色旅游城市、推动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栏目,多角度、全方位生动展示邢台市扩大服务消费工作成效,为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加快建设泉城特色旅游城市营造浓厚氛围。

“这墙绘不仅美化了老街,还带动了消费。”前不久,襄都区精心策划北长街墙绘艺术活动,为街区绘制了爱国、卡通、怀旧等主题图案56幅,让古城老街焕发出别样风采。附近商户纷纷表示,墙上有了涂鸦后,不少市民争相打卡,店里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清风楼、京南后海、东由留码头、同心岛、海洋公园……今年以来,我市紧跟文旅融合时代脉搏,不仅让邢州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更解锁了一系列潮玩新地标,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9月1日,夜幕低垂,七里河同心岛化身光影的海洋,歌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夏季以来,每逢周末,我们都会举办‘彩色周末’大型文化惠民活动。除此之外,还不定期举办光影秀、联谊活动、大型充气障碍闯关活动等等,吸引各个年龄段群体观看、游玩。”同心岛负责人郑雪介绍,截至目前,来岛游客数量已超过60万人次,同心岛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与同心岛一河之隔的东由留码头也成为不少群众的“心头好”。春节假期,码头年货市集上,商品琳琅满目,既有传统手工艺品,又有现代美食小吃,日均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

今年以来,在东由留码头、同心岛、清风楼街区、开元寺、元街、市博物馆等文旅场景,我市策划举办了“码头庙会——泉城迎龙年”系列活动,整体客流量超150万人次;在清风楼推出《瓷都赋》大型情景剧演出,现场观众人数突破20万人次;在好南关北大街开展“街区换新—初步亮相”等系列文旅活动10余场,吸引群众过万人……

新地标的诞生,让市民出行有了新的目的地,旅行不必远行,说走就走,简单美好。

搭起帐篷,铺开野餐垫,看看水鸟……每到周末,露营爱好者涌向七里河,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今年夏季,七里河露营基地接待了众多游客,直接带动了周边餐饮、露营设备等消费的增长。

不同于传统旅游,当下人们更注重旅游体验和感受。近年来,我市持续丰富宜游新业态,探索“民宿+”消费新场景,培育形成太行山景区沿线民宿产业集群。

“原来民宿还有这么多玩法,真是太令人惊喜了。”前不久,市民刘娜和好友入住了位于信都区的象外高卧民宿,穿上华丽的汉服,沉浸式体验打卡拍照。

象外高卧民宿负责人郝庆国介绍,除了汉服演绎,他们还设计了陶艺制作、竹筏漂流等新场景,游客可以根据喜好全方位体验“民宿+”新业态。

在内丘县,凭借扁鹊庙山脚下这一有利位置,扁鹊助眠客栈与周边成熟景区、农业种植园、游乐项目、康养项目等形成互补融合;在信都区,西塘时光、云阶等民宿紧邻周公山滑雪场。利用滑雪场资源,民宿推出滑雪+住宿的套餐服务,让游客既可以享受滑雪的乐趣,又能感受家的温暖……从古城新韵到新兴业态,从文化传承到创新融合,我市正以一系列别出心裁的举措,为游客送上前所未有的旅行体验。

为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我市围绕太行山旅游带和中心城区建设,包装谋划了七里河休闲带、襄湖岛湿地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百泉鸳水风景区、太行山红色教育基地、京南后海商业街、扁鹊文化康养旅游区等项目建设,致力打造太行山文化旅游生态体验观光带,推动文旅与康养、农业、科技、工业、体育等深度融合,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新业态。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提升硬件设施,还需要深挖文化内涵。

在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的同时,我市启动了“创·生活”系列文创开发活动,发布“瓷嘟嘟”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创意人才的关注;举办2024中国舟钓(路亚)公开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参赛,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