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家乡新变化”系列报道8
导游新解“魅力太行,美在邢襄”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英 通讯员 石成文/图
西依太行山脉,境内自然景观美,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近年来,我市旅游业依托太行山旅游资源,不断创新发展,开发出多业态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扎寨露营、民宿体验、古村休闲……景区特色多,游客旺。
9月28日,牛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导游胡海燕。随着她的介绍,大家一起来看看我市旅游业的新变化,感受大美邢襄。
魅力太行山旅游资源丰富
“神奇仙翁山,大美八仙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八仙庄乡村文化旅游片区……”9月28日,在信都区会宁镇张果老山景区,邢台金海燕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胡海燕正在向游客介绍景点特色。如今,会宁镇不仅有远在明朝时便被誉为邢州八景之一的张果老山,还新增了占地面积1100余亩的“八仙葫芦园”,是集葫芦观赏、采摘、农耕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文旅项目。这条线路上,景区加田园生活,让游客有了美如诗画的感受。
胡海燕从事旅游行业20余年。2016年10月,她创建了邢台金海燕国际旅行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旅游从业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工作的同时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各地美景,品尝各色美食,了解各地风俗。”胡海燕介绍,以前,他们主要组织本地客人到外地参观游览,很少接待外地客人来邢参观。
近几年,我市连续举办的几届旅发大会,当地文旅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有全国红色教育基地浆水镇的抗大陈列馆,还有后起之秀的白岸乡“红五村”红色教育基地、凤凰崖等新景区。同时,天河山、紫金山、天梯山等老牌景区也在提档升级、创新经营,在沿途修建了不少水上餐厅、农家乐,不论是中华鲟,还是虹鳟鱼,活水活鱼,满足不少游客的味蕾。
青山叠翠、红色古村落、田园画卷……太行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接待游客数稳步上升。“来到邢台,你一定会爱上这座美丽且可爱的城市。”胡海燕说,近年来,他们接待本地游客和外省游客越来越多,家乡的苹果、板栗、小米等特产,也纷纷走出家门,邮寄到全国各地。
创新传统景区开发新业态
胡海燕介绍,除了自己感受到家乡旅游业的变化,游客和景点的负责人也热情反馈了不少亲身感受。“白天带孩子在萌宠乐园游玩,到农耕体验馆观察作物生长,累了就采摘点儿水果回帐篷休息,真不错!”在沙河市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来自当地的游客齐先生满意地说。
一块绿地,一顶帐篷,一桌美食,三五家人好友一起赏景……“我们带了帐篷,准备在这里露营过夜,三四百元就能尽兴地玩上一天一宿,很享受在这儿的亲子时光。”齐先生说。
“自9月以来,游客逐渐增多。”红石沟旅游公司经理孙叶军介绍,节假日,景区民宿入住率达80%以上,实现环比增长。同时,为满足各个年龄段的旅游需求,景区在游乐场内增设了卡丁车、漂移汽车等激情互动娱乐项目,建设了400米跑道的标准跑马场,同时还推出露营节、3D灯光节和门票优惠等系列措施,激发人们的出游意愿。
经营大峡谷景区的景趣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育增对太行山旅游行业发展信心十足:“大峡谷景区6月份开业以来,日均客流量和零售额都呈上升态势,日均游客1000余人次,月收入近50万元,环比增长230%。依托政府助企措施,我们加快了景区内外设施建设与餐饮发展,拉动二次消费。”
随着我市景区不断创新发展,周边的民宿客栈客流也在逐步上升。“周末都是满房状态,假期更是火爆。”信都区路罗镇象外客栈负责人郝庆国说。
惠民旅游政策持续圈粉
邢台美,过去美,现在美,未来更美。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拉动太行山文旅消费活力、提振民众文旅消费信心,聚力“文旅+消费”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我市研究制定《关于支持规范休闲露营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投资900万元的天梯山梦畔野奢帐篷营地建设、投资1000万元的抱香谷项目建设和投资5000万元的浩盛晴生态小镇一期项目建设等已完工。另外,我市文旅部门与中国建设银行邢台分行合作开展暑期旅游惠民活动,发放优惠券,用于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民宿、旅行社、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文化和旅游消费领域。
市民李女士是第一批抢到旅游消费券的游客,随后就带着女儿来到信都区路罗镇大峡谷景区。“一张通票55元,包括门票35元、缆车10元、观光车10元,我们抢到了20元的优惠券,两人再掏90元就够了,性价比很高。”李女士说。
“近5年来,我们在全市旅游业共投资260亿元,开发新景区48个,创新建设打造景区营地22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姜新波介绍,今年,为深入实施文化和旅游惠民工程,全市将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卡1万张、惠民券20万张以上,全力助推我市旅游业发展。
“中国牛城,美丽邢台”旅游品牌、旅游资源产品与精品线路,在全国旅游市场已经打响。各地旅行社也纷纷收到邀请,他们表示,邢台的景区比想象中的要美,要多,要好,以后会多组织游客来邢台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