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南和区和阳镇一公园内游玩。(资料图片)
近年来,南和区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从村庄清洁、绿化和美丽庭院创建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群众幸福感。
(本报记者 张驰 摄)
本报记者 孙建伟
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对加快美丽乡村创建作出部署,在代表中产生强烈共鸣。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如何实施乡村振兴行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代表们展开热烈讨论。
“加快美丽乡村创建,就要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提升。”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邱海飚代表说,美丽乡村创建要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强化乡土特点,展现民俗风情。要引导农民遵循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不断提升乡村生活质量,优化乡村生态环境。近年来,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逐渐成为中心村的“标配”,要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建好文化队伍,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化活动,让农村有更加浓郁的文化气息、更加旺盛的人气和更加蓬勃的朝气。
“加快美丽乡村创建,平安乡村建设是重要保障。”宁晋县委副书记石克栋代表说,要做好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农村安则社会安,农村稳则社会稳,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乎美丽乡村创建的顺利实施。要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以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作为解决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重要保障。
任泽区辛店镇党委书记王宁代表说,过去几年,农村变化很大,就拿辛店镇桥东村来说,大街小巷“水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晚上还有路灯,旱厕也改成冲水厕所,垃圾每天有专人转运,人居环境极大改善。辛店镇作为我市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示范乡镇,打造“和合辛店”品牌,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振了农民的精气神儿。王宁代表认为,加快美丽乡村创建,要聚力民生改善,让美好生活满足和顺应百姓需求,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和真实获得。
“加快美丽乡村创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健全防贫防返贫保障体系,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沙河市蝉房乡水磨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申江斌代表说,要突出抓好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创建的有效衔接,持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美丽乡村创建。一方面,在确保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分类做好帮扶政策的延续、优化、调整工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另一方面,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用好和拓宽有组织劳务输出、产业项目拉动、扶贫车间吸纳、创业支持带动、公益岗位安置等渠道,促进脱贫地区劳动力就业创业。
“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空心村’治理,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道路、供水设施、清洁能源、通信设施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信都区路罗镇党委书记曲艺军代表说,报告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部署,让他深感振奋。作为来自山区乡镇的代表,他对身边的变化感受很深。近年来,路罗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把“空心村”治理与古村落保护、民宿发展、景区开发等紧密结合,兼顾乡村特色,树好乡村文明新风,守好农村乡愁古韵,开创“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的全域旅游新局面,为乡村建设注入灵魂,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群众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他认为,要在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上铆足劲、做足功,用好乡村建设空间,形成城乡大市场互补互促的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美丽乡村创建,打造特色小镇是重要一环。”清河县羊绒小镇综合管理中心党委书记、负责人许全深代表说,报告提出要加快特色小镇打造,让他很受鼓舞。今后,他们将进一步加快羊绒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培育和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环境优良、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增加小镇的吸纳力和聚集力,吸引更多的农村青年来小镇创业就业。同时,通过改造清凉江生态公园、建设新社区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小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意、生活、生态”等功能有机融合,形成以特色小镇为标杆,农村和城区协调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