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区金沙河农作物种植基地全程实行高标准机械化——这样种地有赚头儿

2021-03-25 08:43:18 星期四  来源:邢台日报

本报记者 闫丽静

无人机作业、自走式机械植保、自动喷灌……在南和区金沙河农作物种植基地,作物从种到收,全程实现了高标准的机械化。“去年513亩小麦纯收入10多万元!”河郭镇梁牌村村民梁立峰兴奋地说。

南和县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先后被评为国家、省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9年6月其发展模式收录农业农村部首批典型案例。

培育职业农民,一人管四五百亩地

梁立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粮大户,而是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在金沙河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的阎里村基地种粮,“现如今种地跟从前大不一样了!当农民也得学习,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管理知识,我一个人可以轻松管理四五百亩地。”他由衷感慨,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农业。

针对当前粮食大规模生产种植对从业者所需专业技能的高要求,与农民普遍存在种植技能和自身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之间的矛盾,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阎里村种植基地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旨在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

学校邀请来自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部门的农业专家、教授定期到基地培训授课,学员带薪免费吃住在基地。白天实践晚上学习,经培训合格,可作为种植基地的职业农民。每名职业农民可独立管理400至500亩的作物种植,目前已培训学员120名。

借助社会化服务,基地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拿打药来说,过去人工喷药,用量大、不均匀,还耗时。现在都是无人机喷施,四五百亩地一上午就完成了。”梁立峰说。

“合作社自行研发了手机应用软件‘农事云’,所有的物资采购、生产成本、销售收入等财务信息均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在线查询、实时共享。”金沙河合作社主管李江坡介绍,职业农民成员还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各项物料领取、农机使用等情况,查阅历史年份及当季种植的各项开支、收入明细及盈余分配,了解农田种植的作业标准,记录各项作业的工时、人力等细项指标,对作业质量进行评判打分。

目前,阎里基地有7名学员,侯军波便是其中一位。他也是一名90后,以前跑货车,现在他盼着像梁立峰一样,早日做一名职业农民,“一个人能种几百亩,守着家就能挣不少钱,谁不羡慕啊!”

规模化种植,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通过近两年合作社不断流转土地,现在规模已经达到3万余亩,涉及农户6700余户。

基地内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管理,全部实行统一购种、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从小麦、玉米的选种、管理、灌溉、耕播及收割整个环节都制定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秸秆还田、土壤深耕深松技术、播后镇压技术、测土配方技术等农业新技术应用率达到100%。基地农田全部改为喷灌,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实现机械化,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我们着力打造小麦绿色生产基地,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利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底肥施用中减少部分化肥使用,提升了小麦的品质,培肥了土壤。”李江坡介绍说。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针对农时和各地实际情况,邀请技术专家做出植保方案,实现环境友好、防治效果最佳、成本最低。

基地与终端企业直接对接集中采购农资,减少中间环节,每亩降低成本约60元。与先进农机合作社展开合作,整合耕种、人力、机械资源,统一管理集中劳作,每亩降低耕种成本大约100元。产量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通过合作社科学专业种粮,平均种植成本降低约10%,收入增加10%。

“为加强风险防范,提高农户成员的风险抵抗能力,在区财政统一缴纳农业保险、合作社自行购买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合作社还建立了风险保障金。”李江坡介绍说,当因受不可抗力等特殊因素导致成员种植经营出现严重亏损时,合作社向职业农民发放生活补助。2016年邢台发生水灾后,合作社给予受灾地块的4位职业农民成员每人3万元补偿金。2018年,合作社从风险保障金中拿出315万元,用于补贴职业农民成员普遍出现的经营性亏损。

农民入股,共享发展红利

为了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分享产业链更多增值收益,合作社采用固定地租、土地入股两种运作方式,企业提供资金担保、技术服务,职业农民投资、投工、入股,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实现农户、职业农民和合作社风险共担、按比例分红。同等条件下,企业优先购买合作社粮食,为合作社的粮食产销提供了保障。

“合作社以每个职业农民种植管理的一定面积地块为独立核算单元,‘摊股入亩’按比例进行盈余分配,实行固定租金和股权分红两种分配方式。”金沙河面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魏海京介绍。

两种分配方式,都把农民的地租摆在第一位。农民能获得稳定的收益,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合作社内部会根据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将连片的、合理规模的土地交由职业农民进行管理,并作为单独的核算单元。这不仅能够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而且能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益。

今年,合作社又在贾宋镇建立分红试点,除保障流转农户双500斤粮食固定地租外,又根据盈余进行二次分红,每亩增加收入约7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流转积极性。在农忙时,基地优先雇佣当地农民,使流转户又增加了一份工资,间接增加收入1000余元。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相关新闻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