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强大数据有效应用 拓展“互联网+消费纠纷处理”渠道

2021-03-16 08:49:48 星期二  来源:邢台日报

我市加强大数据有效应用 拓展“互联网+消费纠纷处理”渠道

强化消费维权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本报记者郭文静通讯员李云峰

围绕“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消费维权年主题,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期间,我市举行了哪些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目前,消费者有关商品的投诉举报热点有哪些?今后,相关部门又将如何推进商品投诉举报处理工作?对此,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消费维权进行时:计量检测法律咨询受理投诉

3月15日当天,市消费者协会邀请了维权律师团律师来到消协办公室,通过接听电话的方式接受消费者维权咨询。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前,我市还举行了义务计量检测、法律咨询以及现场受理消费投诉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市计量测试所组织工作人员到南大汪社区A区开展“计量惠民服务民生”义务检定进社区活动,义务为市民检定水银血压计和人体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科工作人员到紫晶观邸小区广场为居民进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市市场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将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拿到北国商城前广场,现场教消费者识假辩假。与此同时,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受理消费投诉,专业律师现场提供消费维权类法律咨询服务。

投诉举报热点:食品、服装鞋帽、交通工具

据我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统计,1至2月份,共接受消费者商品投诉举报信息14317件,其中,举报1924件、投诉2046件、咨询10347件。一般食品(特别是蔬菜,米面油、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服装鞋帽以及交通工具为投诉举报热点。

从违法行为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违反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和价格法。受疫情影响,今年价格类投诉举报相对较多。

投诉举报食品类问题主要反映蔬菜、米面油、肉蛋奶价格上涨过快问题,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食品超过保质期,变质,食品中有异物。服装鞋帽问题主要反映服装出现掉色、起球、缩水、标签成份与实际成份不符等问题,以及商家不履行“三包”责任不退换货。交通工具类问题主要反映购车不退订金、三包期内出现故障,商家一直拖延维修,或多次维修仍不能排除故障等问题。

投诉举报处理再加力:

拓展“互联网+消费纠纷处理”渠道

我市加强12315大数据的有效

应用,深度挖掘数据信息蕴含的价值,及时发现和掌握消费领域新动向、新特点、新问题,为加强市场监管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消费纠纷处理”渠道,继续推进在线消费纠纷解决(ODR)企业机制建设,广泛引导大型商场、超市等企业成为ODR企业;引导消费者网上咨询投诉,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维权……

对于今后如何继续做好12315投诉举报处理工作,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着力在加强12315大数据有效应用、拓展“互联网+消费纠纷处理”渠道等方面发力。与此同时,还将依托“3.15”、食品安全周、“12.4”等宣传日,加大12315宣传推广力度,宣传12315消费维权工作的新措施、新成果,不断推动消费维权社会共治,逐步构建部门协同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消费维权新格局。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